太平洋标准时间
太平洋标准时间是美国西部城市通用的标准时间,位于西8区。
太平洋时间(英语:Pacific Time Zone)是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西海岸靠近太平洋的地区使用。也被称为太平洋时区(Pacific Time,PT)。包括太平洋沿岸的4个州,代表城市洛杉矶、旧金山、圣地亚哥、拉斯维加斯、西雅图。
标准时间为太平洋标准时间(Pacific Standard Time,PST),UTC-8;夏令时间为太平洋夏令时(Pacific Daylight Time,PDT),UTC-7。

太平洋标准时间简介
太平洋时区(英语:Pacific Time Zone)是在美国、加拿大及墨西哥西海岸靠近太平洋地区使用的时区。北京和太平洋标准时间的时间相差16小时。于美国和加拿大,太平洋时区通常被称为太平洋时间。大部分加拿大地区都使用夏令时间。而于墨西哥,8时区一带被称为西北区,其时间是与美国的太平洋夏令时间同步。
位于太平洋时区中最大的城市为加州洛杉矶,而最大的地区则为洛杉矶都会区。太平洋标准时间比阿拉斯加标准时间快一小时、比夏威夷-阿留申时区快2小时、比山区时区慢一小时、比东部时区慢三小时及比香港和台北慢16小时。
世界上幅员广阔的国家,是怎么处理境内的时差问题?
鸡年最后一更。被系统推送吸引过来的。

世界时区图
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是单时区制国家。双时区制国家有11个,三时区及以上的多时区制国家有13个。多时区制国家中,英、法、丹麦占了殖民地便宜,海外岛屿怒刷时区量,其中英国有9个时区,法国更是以12个时区成为分时区最多的国家,丹麦的多时区来自格陵兰岛属地;此外,新西兰与智利的多时区也来自领土中的岛屿,印尼与基里巴斯本身就是群岛国家,墨西哥绝大部分领土也在一个时区内。因此,兼具“幅员辽阔”特征的多时区制国家,只有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巴西。除了印度因绝大部分领土处于同地理时区而执行单时区制之外,中国是具备“幅员辽阔”特征且跨多个地理时区的国家中,唯一一个执行单时区制的国家,原因是中国的人口主要集中于中东部的两个时区内,因此统一采用北京时间对绝大部分生产活动(尤其是铁路、航班及通讯)是起到了统一标准的有利政策。
各国分时区明细参见维基百科:List of time zones by country-WIKIPEDIA
接下来,我们看看幅员辽阔的多时区制国家的时区管理政策。
美国

美国本土时区及铁路线

美国人口分布
美国除了中东部地区聚集了多数人口,西海岸也有漫长的城市带。这就决定了美国不可能效仿中国实行统一时区制。
美国时间一般被认为是美国本土的时间。美国本土横跨西五区至西八区,共四个时区,每个时区对应一个标准时间。从东向西分别为东部时间(EST)(西五区时间)、中部时间(CST)(西六区时间)、山地时间(MST)(西七区时间)、太平洋时间(西部时间)(PST)(西八区时间)。[阿拉斯加时间(AKST)(西九区时间)和夏威夷时间(HST)(西十区时间)]按照“东早西晚”的规律,各递减一小时。美国从每年3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至11月的第一个星期日采用夏令时,夏令时比正常时间早一小时。
美国的时区界限并不完全按照经线划分,基本上照顾了各州的自然边界。不同的时区覆盖的州市大小、多少不同。东部时间(EST)包括大西洋沿岸及近大陆的19个州和华盛顿特区,代表城市华盛顿、纽约。中部时间(CST)代表城市芝加哥、新奥尔良。山地时间(MST)代表城市盐湖城、丹佛,太平洋时间(PST)包括太平洋沿岸的4个州,代表城市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阿拉斯加时间(AKST)只限于阿拉斯加。夏威夷时间(HST)只限于夏威夷。
——美国时间-百度百科
关于当代美国时制的来源,也有人做过比较详尽的介绍:
当年美国人用的时间叫做上帝的时间,其实是真正的太阳时间。具体办法是将本地太阳居中的时刻定为正午。这种计时办法科学是非常科学,但每个城镇的正午时刻都不一样,因为从东到西,每分钟太阳会走12英里半。这样一来,芝加哥正午的时候,匹斯堡已经12点31分了,克里夫兰是12点24分,辛辛那提是12点13分,印第斯安那波利斯是12点07分,圣路易斯是11点50分。即便同在东岸,时间也不一样,纽约比费城早五分钟,费城又比巴尔的摩早五分钟。
时间到处都不一样,让人怎么办?
每个城镇都建个高高的钟楼,钟针分针都造得大大的,让人在一里外也能看见,到了本地12点,钟楼敲钟报时,全城镇有表的主儿一齐对表,很多人怕错过了钟声,快到中午了就到钟楼下等着,芝加哥这种大城在钟楼下等着对表的天天有好几千人。
这么多不同的时间,美国人原来没觉得有什么不方便。因为那时候人们的交通工具或者是骑马坐马车,或者是徒步走。反正从这个城镇到那个城镇多则十天半月的,少则也要要几天。当年华盛顿从北维州到纽约就任第一位总统,竟然花了一个月时间。除了路上要应付各地的欢迎之外,路况太差是主要原因。后来路况改善了,时间还是不短,比太阳走得慢多了,根本不在乎各地时间的差别,到了地方现调表就是了。
可是当火车出现之后情况就改变了,赶上太阳走的速度了。上了车,刚打个盹就到了几百里外了,人们对各地时间的不同非常不适应。
最头疼的是铁路当局,乘客来自不同的地方,每个人的表的时间都不一样,到开车的时候稀稀拉拉地就坐了小一半人,其他人都理解错开车时间了,这问题怎么解决呀?铁路当局专门印了600页的时间表,把铁路沿线的各种时间都列出来,哪儿来的人就看哪儿的时间。
现在有的银行的大墙上还挂着六块表,从本地时间到伦敦时间,特有国际金融机构的感觉,这就是当年的铁路遗风。匹斯堡火车站就挂着六块表,分别是六大铁路枢纽的本地时间。
这样还是有很多问题,到了1883年,由铁路当局出面,组织全美时间大会,决定引用国际时区,以费城、圣路易斯、丹佛、里诺为各时区的中心,全美分成四个时区,于当年11月18日下午两点生效。一年之内,85%的人口超过一万多美国城市都开始使用这套时间,但美国政府直到1918年才通过标准时间法案,用法律的方式把这套时间确定下来。
与此同时,在战时为了省电建立了夏时制,但一战结束后,1919年取消夏令时。到二战时作为战时措施又重新开始,施行全年夏时制。战后夏时制保存下来,但不是强制施行,而且开始和结束的日期由各州及各地方决定,直到1966年通过法案,确定了夏时制的统一开始和终止日期,但容许地方有例外。到此时,才终于形成了今天的美国时间。
——为什么美国分成4个时区,并不统一?
另可参见 @talich的相关答案,为什么中国只用一个标准时,而美国本土用四个标准时? - talich的回答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845877/answer/31731755
俄罗斯

俄罗斯时区

苏联人口分布

俄罗斯人口分布
俄罗斯人口分布虽然与中国相似,主要集中于2~3个时区,但由于国土跨越时区过多(11个),东西时差接近半天,统一时制会对中东部地区造成严重不适。虽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中东部地区人口逐渐向主要城市区集中,但仍有划分时区的必要,因此时制上沿用了苏联习惯。
比较有意思的是,当年苏联中央电视台为了照顾不同时区的观众,原创和复制的节目共有12套。
苏联时期起就有一个笑话,说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永远是半夜,原因是(莫斯科时间)每天下午三点中央广播电台都要报告一次全国每个时区是几点并从堪察加开始,如果按莫斯科下午三点算,堪察加永远是半夜。俄罗斯目前理论上应跨11个时区,但是实际上仅确定了9个,且时区边界与地区边界一致,仅雅库特共和国和萨哈林州两个联邦主体境内时间会不同。
俄罗斯帝国时期每个地区都根据地理位置计算并使用当地太阳时。晚些时候,随着铁路网的发展,规定各站统一使用圣彼得堡时间。时区的概念是1919年苏联政权产生后出现的,当时以法律形式实行0到24时不间断的时间,列宁签署文件将国家分为11个时区,即从第二时区到第12时区。
俄罗斯的夏令时出现在1917年7月临时政府执政时,此后国家每年都要从冬令时转换为夏令时,然后再转换回去。但1930年决定不再转换为冬令时,俄罗斯人开始早于所在时区一小时生活。由于这一决定是以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法令为依据做出的,因此这一时间被叫做法定时间,并成为一种习惯性时间。半个世纪后的1981年重又开始了冬令时和夏令时的转换,并且已经不算是法定时间,也不是时区时间。总之,其结果是俄罗斯人冬季时比实际时区时间早一个小时,夏季时比实际时区早两个小时,这一状况持续了10年。
——俄罗斯如何解决九个时区带来的麻烦?
当前俄罗斯执行的是9个时区制度:
据报道,俄罗斯领土横跨欧亚两大洲,以往按照经度,应被划分成11个时区。不过,由于时区多,各地作息时间不同,影响经济发展。现在,他们决定效法中国和美国,减少部分时区。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从28日起,取消俄境内的2个时区。这取消的2个时区一个在乌拉山区,一个在西伯利亚,都是人口比较少的地区。
俄罗斯取消境内两个时区划分 增强经济竞争力
2014年起永久采用冬令时:
自今日起(26日),欧洲将进入冬令时。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也在16日凌晨步入冬令时。根据俄罗斯今年通过的法案,俄罗斯将永远采用冬令时,未来北京时间和莫斯科时间将相差5个小时。
全俄民意调研中心近日披露了一份有关冬夏时制的调查,三分之一(33%)的受访者倾向于使用冬令时,其中上了年纪的人占大多数。赞成该观点的人认为使用冬令时早晨会更亮。夏令时的支持者仅有19%,以年轻人和大城市(除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居民为主。这些人不希望调整为冬令时,称已适应按夏令时作息。35%的俄民众支持一年两次的时制调整。约48%的受访者认为,全俄罗斯应该实行统一时制。45%市民认为应在此情况下允许各联邦主体自主选择适合的方案。
……
俄罗斯夏冬令时转换制度始于苏联时期。苏联政府1981年出于节能考虑引入夏令时制度,规定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日起全境时间调快1小时,至10月最后一个星期日改行冬令时。2011年,在时任总理梅德韦杰夫的倡议下,俄罗斯政府通过决议决定取消冬夏时制转换,进入“永久夏令时”。原因是频繁调整时间会让人产生压力并引起生物周期紊乱,甚至引发疾病。然而,“永久夏令时”只在争议中执行了3年多。今年6月10日,俄国家杜马通过“时间调整”法案。根据法案,俄罗斯将取消自2011年开始使用的“永久夏令时”,重返冬令时,未来也不再实施冬夏时制交替。这意味着俄罗斯将进入“永久冬令时”。该法案将于26日凌晨正式生效,届时俄罗斯将把时针向前调整一小时,与北京时差为5小时。
——俄罗斯永久采用冬令时 莫斯科与北京时间相差5个小时-观察者网
跨度过大,时区过多,对高考有着严重影响:
5月27日是俄罗斯高考的第一天,考试科目为必考的俄语语言。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统考前夜该门考试试题竟在社交网站上公布。试题被冠以不相关的名字隐藏在社交网站中,用户支付一定积分就可以浏览,并能通过发送手机号或下载相关软件的方式下载。据悉,两门考试结束后,已经有60名学生被查出参与泄题,他们将因此失去获得中学毕业证书的资格。
据介绍,考生处于不同时区是导致这次试题泄露的原因。俄罗斯国土横跨9个时区,而国家统考是从每个时区的当地时间10点开始的,这就意味着俄远东地区的考生将比欧洲部分的考生提前8个小时进行考试,由于采用的是同一套试题,那么先进行考试的学生就将试题发布在网络上,而还没开始考试地区的学生就能轻易获得试题。
其实,这已经不是俄罗斯第一次出现泄题事件了。去年,俄罗斯一共有122名考生因泄题被取消考试资格。2011年,俄罗斯的一家社交网站出现了一个30万人的小组,通过小组链接,用户付费后就能将试题下载到手机中。
——国土横跨九个时区俄高考再泄题
加拿大

加拿大时区

加拿大人口分布
加拿大的人口呈带状分布在国土南部。且东西部都有较高密度的聚居区,和美国情况相似,因此也无法简单按统一时制进行管理。
19世纪末,每个地区都根据其所处的经度,采用自己的地方时间。这使得铁路、交通和通讯等出现了极大的混乱。因此加拿大的一个工程师和测量师斯坦福·佛列明(Stanford Fleming)多方奔走、筹划,终于在1884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使与全国统一了世界时区的划分,将全世界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的宽度为经度15度,与一小时的时间推移相对应。
根据这一时区的划分,加拿大共有6个时区,但东西两端的时差只有4.5小时。这六个时区分别是:纽芬兰、大西洋、东区、中区、山区和太平洋时区。
这六个时区的分界线都由省政府确定。其中东部标准时区包括魁北克省、安大略省东部;中部标准时区包括安大略省西部、马尼托巴省、萨斯喀彻温省东部以及西北领地的一部分;山区标准时区包括萨斯喀彻温省的其余部份、艾伯塔省、英属哥伦比亚省东北角等地;太平洋标准时区包括育空地区、包含温哥华在内的英属哥伦比亚的其余部份。由于经济上的原因,许多地区采用了隔邻时区的时间。有些地方由于和邻近大都市的经济联系密切,因而往往采用该大都市的时间,尽管两地处于不同的时区。以下是6个时区的时间对照:
太平洋时区下午1:00点
山区时区下午2:00点
中央时区下午3:00点
东部时区下午4:00点
大西洋时区下午5:00点
纽芬兰时区下午5:30点
夏令时
夏令时(Daylight Saving Time)比标准时晚一个小时。例如,在夏令时的实施期间,东部标准时间的上午10点就成了东部夏令时的上午11点。
在夏季,加拿大基本上都实施夏令时,通常它开始于四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天,结束于十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天。
——加拿大的时区划分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人口分布
澳大利亚与美、加的情况也是相似的,无法简单按统一时制管理。
三大时区
澳大利亚按各州和领地的地理经度分为三大时区:
西部的西澳州位于东八区,格林尼治时间+8个小时,此时区被称为澳西标准时间(Australian Western Standard Time,AWST)
中部澳洲包括北领地和南澳州,格林尼治时间+9.5个小时,此时区被称为澳中标准时间(Australian Central Standard Time,ACST)
东部澳洲包括首都领地、昆士兰州、新州、维州和塔斯马尼亚州,格林尼治时间+10个小时,此时区被称为澳东标准时间(Australian Eastern Standard Time,AEST)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澳大利亚正式的官方文件一般都会使用AEST澳东标准时间,因为首都堪培拉就处于这一时区。
由此可见,同一个时刻在澳洲不同地区有三个不同时间。以澳东标准时间早上9点为例,在北领地和南澳州就是早上8:30,西澳州则是早上7点。
夏令时
除了时区以外,还要留意每年10月份开始、4月份结束的夏令时(Daylight saving time,DST)。可是并不是澳大利亚全境都采用夏令时。
采用夏令时的州和领地:南澳州、新州、首都领地、维州和塔斯马尼亚
不采用夏令时的州和领地:西澳州、北领地和昆州
也就是说,夏令时开始后,澳大利亚全境分成5个不同时间。
采用夏令时的各州和领地在每年10月第一个周日开始夏令时,具体做法是在凌晨2点把时钟向前拨一个小时到3点,夏令时在次年4月的第一个周日结束,具体做法是在凌晨3点把时钟往回拨一个小时到2点。
关于夏令时的争议
具是否实行夏令时由各州和领地政府决定,昆士兰州、西澳州和北领地这三个面积巨大的州和领地就没有实行夏令时。历史上昆州和西澳州曾数次就是否应该实行夏令时举行公投,每次都被超过半数的反对票否决。
有争论认为实行夏令时增加人们利用白日的时间,也使人增加皮肤暴露于阳光的时间,从而增加患皮肤癌的几率。而不同区域人们对于夏令时的观点也很不一致,昆州北部和西部地区的人们反对夏令时,东南部地区的人们则表示支持。
——澳大利亚的时区“尷尬”
==============手动分割线==============
具体的时区制选择中,还有一些特例。
从世界时区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国和西班牙绝大部分领土都属于0时区,但都选择了按东1区计时。其中法国是在1940年被纳粹德国占领大部分领土后,被强制更改成德国时区,同年独裁者佛朗哥领导下的西班牙法西斯政府在看到法国改时区后,效仿法国更改成德国时间,向纳粹德国示好。二战期间的时区更迭带来的结果是西班牙的夜生活丰富多彩……
西班牙首相 Mariano Rajoy 去年计划制定新工作日时间表,将工作的结束时间由晚上的8点改为 6 点,同时将西班牙使用时区从欧洲中部时间调到格林尼治标准时间,该举措引发热烈讨论。支持者主张生活在错误的时区易引发睡眠不足,生产力低下的问题;反对者表示恢复时区不利于西班牙旅游业的发展。
……
西班牙使用时区与地理时区时间晚了一个小时意味着日出和日落的时间晚了一个小时,比如同时区的英国日落时间是 9 点,而西班牙是 10 点,这给西班牙人带来了更长日照时间的夜晚。旅游行业人士认为更长时间的夜晚日照对于外来游客是一大宣传亮点。巴利阿里群岛(包括马略卡岛、美诺卡岛和伊比萨岛)的当地政府强烈反对将时间改回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甚至发起抗议运动来保住全年夏令时间(夏令时使用欧洲中部时间 +1 的时间),使游客能够更充分的享受该地区温和的冬季气候。
但对西班牙人来说,生活在错误的时区也造成了很多问题,比如睡眠不足,劳动生产力低下等。西班牙人一天的工作时间为早 9 点上班,下午 2 点到 4 点是午休时间,晚上 8 点下班,10 点晚餐,所以西班牙人夜生活很丰富就是这么来的。调整上班时间就意味着要改变西班牙人几个世纪以来的社交习惯。
西班牙人在错误的时区里活了70多年 原因是…
相似的,是2014年克里米亚调时区:
新华社专电 当地时间29晚10时,克里米亚将时间拨快两小时,改用莫斯科时间。当时,莫斯科时间为午夜12时。
在克里米亚首府辛菲罗波尔火车站,数百人聚集在那里,挥舞俄罗斯国旗,高喊口号“克里米亚,俄罗斯”,见证火车站时钟调表的时刻。当时钟调整完毕后,在场人们唱起俄罗斯国歌。
克里米亚正式改用莫斯科时间
还有朝鲜特立独行的东8.5区的“平壤时间”:
据朝中社8月7日消息,为纪念朝鲜解放70周年,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决定,将从2015年8月15日起将东经127°30′作为朝鲜标准时间,并命名为平壤时间。
据了解,平壤时间将比现在朝鲜使用时间晚30分钟。
至于更改时区的理由,朝中社表示,日本帝国主义者曾侵占朝鲜领土,推行扼杀朝鲜民族政策,甚至肆无忌惮地抢夺朝鲜标准时间。金日成同志进行抗日血战,于8月15日解放了朝鲜。这是具有历史性的日子,在开拓朝鲜和朝鲜人民命运中打开了转折局面。
朝鲜从8月15日起使用平壤时间 纪念国家解放
最任性、最随心所欲的是委内瑞拉:
持续干旱正在加重委内瑞拉的电力危机。委内瑞拉政府15日宣布,将本国时区调快半个小时应对全国严重的供电危机。政府此前还向全国15家大型商场发出警告,称后者如不按要求限电将面临惩罚。
重回西四区
据了解,此次调整后,委内瑞拉的时区将从格林尼治时间减4.5小时,调整为格林尼治时间减4小时(西四区),时区变更从5月1日起施行。
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说,“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却可以省电不少”。
委内瑞拉的时区原属西4区,但2007年9月,前总统查韦斯宣布将时间调慢半小时,以便让偏远地区的儿童不用天没亮就起床上学,成为全球独一无二的“西4.5区”国家。
节电组合拳
近几个月来,委内瑞拉遭遇罕见的干旱气候,占全国发电量一半以上的多个水力发电站运行水位告急,全国电力供应告急。
为此,总统马杜罗宣布了一系列节电措施,包括调整时区,2个月内政府和公共部门周五停止办公、延长节假日休息天数、重工业企业减少20%能耗,所有商场、酒店必须依靠自有发电机供电2小时以上等。
面对电力危机,马杜罗14日把矛头指向一些“电老虎”。
他说,全国15家大型商场没有按要求自行发电,继而影响了限电措施的施行。“是时候对这15家商场采取严厉的限电措施,他们没有遵守法律,在由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紧急情况下,它们仍不管不顾地耗电。”
——委内瑞拉举国省电 将时区调快半小时
台湾省也有些内心自卑但同时爱搞事情的人:
16日,名为“Yohan Ting”的网民在岛内“国发会”的公共政策网络参与平台上提出一个奇葩的点子:提议台湾时区由目前的 GMT +8 提前至 GMT +9,与日韩相同,“脱离中国大陆标准时区”。
在“利益与影响”字段上,该网民写道:“台湾其实在过去也曾经属于GMT+9时区,与台湾类似经度的朝韩也属于GMT+9时区,由 GMT+8改为 GMT+9也可象征性的脱离中国(GMT+8)的从属,让到台湾的陆客或是外国旅客潜意识体会到台湾与中国大陆的互不相从属关系”。
该网民还称,台湾所处的地区,如果时区提前一小时,在冬季下班时间不会这么暗,夏季也可充分利用阳光。
——台湾5000人竟连署“脱离中国大陆标准时区”,加入日本时区
有关台湾时区该不该改,其实很早就有人讨论。中时电子报19日回顾称,从割让给日本到二次大战后,台湾时区确实曾有过变更。1912年之前,中国各地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时间。在割让当年的1895年年底,日本明治天皇颁布了“敕令167 号”,从1896年起将“大日本帝国”分成两个时区:一个叫做“中央标准时”,以东经135度为基准,即现在的东九区;另一个叫“西部标准时”,以东经120度为基准,即现在的东八区 。日本本土使用的时区为前者,台湾则使用“西部标准时”一直到二战爆发。1937年,日本昭和天皇颁布敕令,废止“西部标准时”,都改用“中央标准时”,包括台湾、澎湖以及之后占领的香港。1945年9月,“台湾总督府官报”公告废止之前的规定,台湾改回到“西部标准时”。也就是说,从1896年到1937年之间,台湾用的是日本“西部标准时间”,跟现在一样是东八区,1937年以后才改成“中央标准时间”,“日本统治大多数时间里,台湾都是东八区,跟现在没有不同”。国民党接收台湾后,台湾改用“中原标准时间”,1945年至1979年间还曾实施“日光节约时间”,因民间反应不佳,1980年取消。2000年陈水扁当局就任之后,因为觉得“中原标准时间”名称隐含“中国中心主义”,因此越来越少地使用,而大多以“台湾时间”或不带政治、地域色彩的“现在时间”取代。但台“中国广播公司”直至2007年1月才开始以“现在时间”取代“中原标准时间”做整点报时。
——自卑到了这种地步?台湾有人竟想改时区“去中”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

太平洋时间是什么

在中国,无论你在东南西北哪个角落,都习惯于一个时间,那就是北京时间.正像广播电台的播音:“嘟…嘟…嘟…,北京时间十二点整”. 在美国则不然,不以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时间为准,而是把自东海岸至西海岸4517公里的地段(美国本土),划分为四个时区. 一、东部时区——EASTERN TIME(ET) 华盛顿特区、纽约、波士顿、亚特兰大、费城、迈阿密等在此时区.北京时间为东部时间加十三个小时. 二、中部时区——CENTRAL TIME(CT) 芝加哥、圣路易斯、新奥尔良、休斯顿等在此时区.北京时间为中部时间加十四个小时. 三、山地时区——MOUNTAIN TIME(MT) 丹佛、凤凰城、盐湖城等在此时区.北京时间为山地时间加十五个小时. 四、太平洋时区——CENTRAL TIME(CT) 洛杉矶、旧金山、圣地亚哥、拉斯维加斯、西雅图等在此时区.北京时间为 太平洋时间加十六个小时. 另外,夏威夷和阿拉斯加为第五时区,太平洋时间减两个小时即为夏威夷和阿拉斯加时间. 美国的夏时制从每年四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日凌晨零点开始(时钟拨前一小 时),每年十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凌晨零点结束(时钟拨后一小时).亚利桑那州、印第安娜州、夏威夷州不使用夏时制. 太平洋时间也就是美国西海岸时间.也可以当做加州时间.
核聚变取得突破!美国称首次实现核聚变反应净能量增益
海外科学家首次实现核聚变反应的净能量增益,人类或朝着无限、零碳能源目标迈出关键一步。
据媒体12月11日报道,位于美国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的科学家们已经从一个实验性核聚变反应堆中实现了净能量增益。整个实验设施耗资35亿美元,由近200台激光器组成,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用高能量轰击一个小点,以启动核聚变反应。报道称,LLNL的实验获得了成功,聚变反应产生了大约2.5兆焦耳的能量,大约是激光所消耗的2.1兆焦耳能量的120%。

(实验示意图)
整个实验数据分析仍在进行中。报道称,由于高于预期的能量输出损坏了一些诊断设备,后续分析变得复杂。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据将于当地时候12月13日(周二)发布一项重大公告,美国能源部则将在美国太平洋时间周二上午7点(北京时间周二20点)左右进行直播。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定义,核聚变是模仿太阳的原理,使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核聚变产生的能量非常大——是核裂变反应的四倍。理论上只要有几克反应物,就有可能产生一太(万亿)焦耳的能量,这大约是发达国家的一个人在60年内所需要的能量。

(图片来源:国际原子能机构)
与化石能源相比,核聚变反应不排放二氧化碳;与目前广泛应用的核能(核裂变)能相比,它既不会产生核废料,辐射也极少。由于其清洁且高能的特性,核聚变技术被视为清洁能源的“圣杯”。
核聚变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净能量增益,其主要是指核聚变输出的能量大于输入的能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物理学家一直试图利用为太阳提供动力的核聚变反应,但没有一个小组能够从核聚变反应中产生比其消耗更多的能量。
除美国以外,欧洲也在进行类似实验。位于英国牛津的欧洲联合环状反应堆于1983年投入使用,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 的关键先遣设施。ITER旨在展示聚变能源的科学技术可行性,包括中国、欧盟、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组织均参与其中。
由于长开发周期及高资金消耗,核聚变实验的有效性长期以来饱受争议。反对者认为,核聚变技术的开发时间太长了,无法及时扭转气候变迁。相关资金应用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智能传输网络上。
支持者则认为,未来无法通过分散式的可再生能源覆盖人类的全部能源需求。因此将永远需要大型发电设施。
如果媒体报道属实,全人类或朝着无限、零碳能源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但外界预计,即便实验成功,核聚变的商业化应用也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