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差是0
我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所以去到我国各地不需要进行时差调整!
如果你是在讨论地方时的话。
我国最东端大约135E,最西端取73.5E
二者地方时差为(135-73.5)/15=4.1小时
所以我国国内任意两点间地方时时差在这个数之内。
中国政策北京和乌鲁木齐一个时区啊,哪有差别~咳咳~
请帮忙列举下! 这个你可以自己算一下. 经度差15°,时差就是1小时.差7.5°,就差半小时.这很简单. 美国主要城市当地时间http://www.timedate.cn/worldclock/country.asp?n=usa
白天努力工作,晚上认真熬夜
该睡觉的时候刷手机看视频
该起床的时候
按掉闹钟继续睡……
如今
只要发起“睡得好不好”这个话题
马上就能得到身边人
最热烈的回应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
各平台纷纷发布睡眠报告
从这些睡眠报告中
很容易获取一些有趣的发现
比如……
广东人上床睡觉时间全国最晚
据《2021都市打工人睡眠报告》显示,最能熬夜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及广州,睡觉最晚的是广东省,平均上床时间是23:55;玩手机已成为影响睡眠质量的“罪魁祸首”,六成上班族受其影响;
上床睡觉最早的省份是山东省,平均上床睡觉时间是22:58;
起床最早的省份是山东省,平均起床时间是6:58;
起床最晚的省份是四川省,平均起床时间是7:50。
报告显示,都市上班族的平均睡眠时长为7.5小时,睡眠时间可以达到8小时以上的人仅22%,6-8小时约53%,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占比25%。其中,35岁以上的上班族睡眠时间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
不少广东网友表示
“全中国人民都知道我是夜猫了”
随后
#广东人上床睡觉时间全国最晚#
#北京为全国最能熬夜的城市#
这些话题
一度冲上微博热搜
又比如:
近半数中国人睡眠不足8小时
3月17日,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在北京发布《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
上述《报告》研究分析了2022年民众的睡眠状况。数据显示,2022年,受访者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为7.40小时,近半数受访者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不足8小时。
据介绍,《报告》数据源于2022年中国社会心态调查,样本涉及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8至70周岁居民。
调查数据显示,就不同群体的睡眠状况而言,民众的睡眠时长有待增加、睡眠质量自评有待提升。
报告数据截图
还有……
学生群体睡眠最长
研究发现,学生群体的睡眠时长最长,每晚平均睡眠时长达到7.74小时,睡眠质量自评好于其他职业群体。
除了学生群体外,各职业群体之间的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自评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工作职位越高,睡眠时长越短,高层管理者的睡眠时长比被管理者和自由职业者短。此外,被管理者、自由职业者的睡眠质量自评均好于高层管理者。
另外,Z世代青年(1995-2009年出生)总体上近一个月夜晚的实际睡眠时长平均值为7.68小时,Z世代群体睡眠质量自评显著好于其他世代群体。
报告数据截图
东北地区睡眠指数最高
《报告》还显示,2022年民众睡眠指数为67.77分,较2021年增加了2.98分,且三个一级指标得分也较2021年均有所上升。
其中,睡眠质量指标得分最高(74.22分),其次是睡眠环境指标(70.96分),睡眠信念和行为指标得分最低(56.55分)。并且相对2021年,增长幅度最大的依次是睡眠质量指标得分(增加了2.71分)、睡眠环境指标得分(增加了2.42分)、睡眠信念和行为指标得分(增加了1.81分)。
值得一提的是,在七大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华南地区、西北地区)的睡眠指数排序中,东北地区的睡眠指数最高。其中,黑龙江睡眠指数为70.57,在调查所涉及的省份中排名第一。
女生比男生容易失眠
根据《健康睡眠新时代:2023中国健康睡眠白皮书》的研究数据,人们普遍存在睡眠时间减少、入睡困难、失眠等问题,睡眠质量差、醒后易疲惫、易困乏是人们最直观的睡眠障碍症状。高达80%的受调者存在睡眠困扰的情况,76.5%的受调者存在失眠问题,轻度失眠人群达到68.2%。在不同人群上,青年和中年人群失眠现象更为严重,占比分别为82.3%和84.3%,女性失眠情况略高于男性。
今年的“世界睡眠日”刚好是春分
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春分后
春阳之气上升快,人体的代谢增强
情绪波动也大
加之气温经常骤变
容易导致人体阴阳平衡失调
诱发肝郁、失眠等问题
那么
我们该如何改善睡眠质量呢?
日间应减少茶、咖啡等兴奋性物质的摄入
临就寝时避免烟酒
此外还要规律锻炼
但不要在就寝前3小时之内
更多“助眠小妙招”↓
都说人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
是在睡眠中度过
它跟吃饭一样
都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你一般几点睡觉?你每天能睡几个小时?
晚睡的原因是什么?
懂得休息,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祝大家都能睡个好觉~
综合: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央视网、羊城晚报等
来源: 广东公共DV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