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差指的是不同时区的时间差别。
地方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同一时区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是区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区时经度每15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1度差4分钟。
各地的标准时间为格林威治时间加上或减去时区中所标的小时和分钟数时差。许多国家还采用夏令时,比如美国每年4月到9月实行夏令时,时间提前一个小时。
时差综合症
时差综合症是很多人在跨时区飞行后表现出来的一种疲劳、迷乱和睡眠不好的症状。《自然神经科学》杂志发表了这项研究结果,科学家们对两组在不同时区穿梭飞行的空中小姐进行了研究,这些人员克服时差综合症所需要的时间各不相同。
通过利用核磁共振成像等先进设备进行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那些跨时区飞行更为频繁的人们大脑中的右时间瓣也较小。右时间瓣是大脑中负责记忆与认知能力的部分。
关于时差,喔小时候有很多傻傻的问题~
比如时差是怎么发现的?
因为 古代没快速的交通工具呀,就算是宝马也只有日行几百里;古代也没有异地即时的通讯工具,
好像没有发现时差的技术基础。这可怎么办呢?
对此有一个小的猜想,不同地点的居民能观测到太阳夏至、冬至的时间其实不同,或观测其他天文
星象,有可能会发现时差吧。
查资料发现,我国古代有记载过
"其言地圆也,曰地居天中,其体浑圆,与天度相应。 中国当赤道之北,故北极常现,南极常隐。南行二百五十里则北极低一度,北行二百五十里则北极高一度。东西亦然。(亦二百五十里差一度也。)" "以东西经度定天下之衡,两地经度相去三十度,则时刻差一辰。若相距一百八十度,则昼夜相反焉。其说与《元史》札马鲁丁地圆之旨略同。"(来源《明史·天文一》)古人对于每日具体时辰的应用,集中体现在中医的子午流注以及八字、紫微等预测学上。
在处理这个问题时,都是采用自然时或真太阳时,通俗点讲,有点类似于当地的自然时间。
钟表出现以前,尤其体现的明显。这可以说明古人确实已经意识到时差的问题。至于对时差描述
的古籍,古籍上读过,但具体哪本书上记不得了,但可以确定是研究八字的古籍。
平太阳时和真太阳时的差。一年之中时差是不断改变的,最大正值是+14分24秒,最大负值是 -16
分24秒,有4次等于零。
有知识点跳出来啦!
【平太阳时简称"平时",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时间。
真太阳时就是当地时,测日影就能确定了,不需要时差的概念。
判断时差需要精密的计时仪器,而这在古代是难点。
在经度差异较大的地区同时进行天文观测,理论上应该能发现时差。】
两个地区地方时之间的差别称作为时差。
【地方时: 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 12点。
区时:同一时区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
世界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0度经线的地方时)。
区时经度每 15 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1 度差 4 分钟。】
各国的时间使用地方时,没有统一换算方法,给交通和通讯带来不便。
(时差的意识在此前就有,只是没有形成完善制度)为了统一,世界采取了时差制度并且遵循此制
度,各国时间历法都以此制度为基础。
无知的我又有第二个小问题了:为什么是24个时区? (是因为有24个小时吗?)
答案是:为了和一天的24小时对应。即满足24小时回到原点,24时区覆盖全球。
下面要开始正经了
为什么有零点时区呢?
用坐标轴的原理解释,便于用加减法则进行时差计算。
不同时区的时间怎么计算呢?
同减异加,东加西减
"同"指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则两时区相减
(例如东八区和东五区都在东时区,则8-5=3。)"异"则相反。
遵循一张零时区居中的世界地图,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东边则同减异加的结果加上已知时区的时
间。否则为减。
查得《回回历法》是西元7世纪伴随著伊斯兰教的创立而产生于阿拉伯半岛的一种历法体系,
又称“希吉拉历”或伊斯兰教历。据史料记载《回回历法》于北宋初年传入中国。
元代至元四年(1267年),西域劄马鲁丁撰进《万年历》,世祖稍颁行之。
其中载:
求第一东西差经差。…取经差,依比例法求之。止用时下小余求之。下同。古代人真的好棒喔! 在时间监测和计量上,是真的很厉害啦!
已经知道时差的现代人,时差对我们有什么切身的影响吗?
我觉得最直接的感受时差就是旅行或者出差吧!
我们飞到国外旅行时,由于时差的变化,尤其是跨时区太多的时候会引起人体内生物钟混乱,使人
感到眩晕。医学上叫做"时差综合症",严重的可能出现头痛,耳鸣,心悸,恶心,腹痛,腹泻,以
及判断力和注意力下降等。
我这么傻,大概就是时差没倒好吧!
看到一个知乎上讲倒时差的帖子,分享给经常倒时差的宝宝们!
有哪些调整时差的好方法?有补充或者指正,可以在下边留言喔!
时区是怎么划分?由于跨经度的关系造成时差,但时差怎么算? 从东往西每一个时区差1小时,往上加.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2年2月24日
漫画:时差
春寒料峭,中午晒会儿太阳是种享受。不过你注意到了吗?2月的太阳有点“懒”:正午时刻总是推迟。这是为什么呢?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正午和12点之间常常存在时差,这与我们所用的时间系统有关。最近是一年当中太阳推迟“值班”最久的一段时间。
新华社发 朱慧卿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