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彩色的小球是Siri,也就是苹果系统中的虚拟助手。
Siri只会在你进行某些操作时才会被唤起。如果你没有设置过语音激活Siri那肯定是你长按了机身右边的电源键。Siri可以帮助你做基本的事情,而你却不需动手。
siri功能:
1、一步设置
不方便解锁的情况下,直接呼叫Siri就可以打开手机中的任意App,另外开启/关闭飞行模式、无线WiFi和移动数据等,也可以实现一步设置。
2、时间助手
Siri是一个非常棒的时间助手,设置闹钟、更改闹钟、定时等操作一句话就可以进行设置。例如“帮我设置一下明天上午6点的闹钟”、“一个小时候叫醒我”等等。
另外,对于喜欢赖床的小伙伴,直接问Siri“现在几点了”,连眼睛都不用睁开。
3、听歌识曲
如果听到一首熟悉的歌曲又记不起歌曲的名字,不需要打开第三方音乐App,直接让Siri帮你识别就可以了。另外,如果想要听歌,也可以直接让Siri进行播放。
4、算术换算
遇上数学难题根本不需要打开计算器,直接报给Siri去解就可以了,另外外币换算这样的问题对Siri来说也是小菜一碟。
5、出行助手
外出就餐,通过Siri就可以直接查询附近的电影院、商场和餐厅等。
6、远程唤醒
iPhone 6s及以上设备增加了直接呼叫Siri的功能,在设置之后,直接呼叫“Hey,Siri”就能唤醒Siri,再也没有找不到手机的问题了。
7、倾诉对象
闲得无聊的时候,调戏Siri也能成为一种娱乐休闲活动。当然,不是所有的Siri都那么可爱。
@安哥拉
光阴似箭,2020马上结束了,看似忙碌的自己,回想起来都没忙出什么成绩,隐隐间让我觉得有些恐惧。
为更好地了解时间的去向以及管理日常任务,我开始试着寻找与此相关的工具或应用。
因此,今天的文章,我整理了 6 个时间管理相关的工具,包含时间使用统计和任务管理两类,希望其中的一些对你有帮助。
① ManicTime
https://www.manictime.com/
ManicTime,是一个自动记录时间花费的应用,支持 Windows、Mac、Linux 和 Android,暂不支持 iOS 系统。
初次使用 ManicTime,它会弹出选择「许可证类型」的窗口,即询问我们是否要购买专业版解锁所有功能,这里我们选择「标准(免费)」即可。
ManicTime 会记录我们在每个应用上花费的总时间,左侧会列出每个应用的详细数据,以 Chrome 浏览器为例,它会记录你打开过的每个网页,包含打开、关闭和使用网页的时间。
除了量化的数字,ManicTime 也提供了图形化的方式来呈现电脑的使用时间。
时间线下方的「应用」类别,不同颜色的矩形代表不同的应用,矩形的长度代表使用时长。
当你因会议或其他事情离开座位时,ManicTime 会自动记录你离开电脑屏幕的时间,回来后唤醒电脑,你可以为这段时间添加标签或备注,方便后续回溯时间的去处。
在「计算机使用」类别中,绿色的矩形代表使用电脑的时间,红色的矩形代表未使用电脑的时间,对应上面离开座位开会的情况。
拖拽时间线底部的滑块,可以改变时间线的位置,更方便地查看不同时间段应用或电脑的使用情况。
前面介绍的是按「天」来统计应用的使用时长,切换到「统计信息」页面,它可以自定义统计周期,默认是按周进行统计。
如果你想更详细地分析时间的使用情况,可点击右上角的「设置」按钮,通过「导入和导出」功能,导出应用使用时长的数据文档,文档的格式为 Excel。
② 屏幕时间助手
https://sourl.cn/pWvbAr
屏幕时间助手,是 Android 设备上的屏幕时间统计工具,可以记录每个应用的使用时长以及使用次数,它会根据最近 7 天应用的使用时间,提供相应的使用时间走势图。
③ 屏幕使用时间
自 iOS 12 开始,苹果在系统中加入了「屏幕使用时间」的功能,用来统计我们花费在每个 App 上的时间以及每日使用手机的时间。
此外,它还会按照应用的类别,如社交、游戏、娱乐和阅读等,统计我们使用每一类应用的总时长。
每到周末,屏幕使用时间会推送过去一周相比上周使用时长的浮动比例,来让你对手机的使用有更好的了解。
屏幕使用时间最多保留过去三周的统计数据,如果你想查看更早以前的统计数据,可以使用下面这个第三方应用。
④ OffScreen
https://apps.apple.com/cn/app/id1474340105
OffScreen,是一款第三方的屏幕使用时间统计工具,可以说是自带的屏幕使用时间一个很好的补充。
不同于自带的屏幕使用时间,它不是按单个应用的使用时间来统计数据,而是采取了一种比较别样的统计方式——按照用户使用手机的习惯或场景。
OffScreen 统计的数据包含:拿起次数、平均查看时长、边走边看、呆呆的看、最长锁屏时长、最长连续使用、最后一次放下、(第二天)第一次拿起和睡眠时长。
其中「边走边看」统计的是我们一边走路一边看手机的时长,这需要开启应用的定位功能,且将应用置于后台运行。
点击 OffScreen 右上角的「数据统计」按钮,可以按不同时间区间统计屏幕使用时长,如按天、周、月或年查看。
除了统计屏幕使用时间,OffScreen 还内置了「专注计时器」和「翻页时钟」的功能,辅助用户专注于当下的任务,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专注计时器提供了三种计时模式,分别是番茄钟、倒计时和正计时,在设置的时间内强迫自己不玩手机。
当然,这不意味着你完全不能使用手机,你可以在 OffScreen 宽限的时间内,锁定屏幕或翻转手机以继续专注。
翻页时钟则可以将手机的屏幕变成一个只显示当前时间的时钟,除此之外不能进行其他操作,眼睁睁看着时间离 DDL 越来越近,你还能有心情去摸鱼吗?
OffScreen 目前仅有 iOS 和 iPad 版本,下载免费,应用包含 18 元的内购,上面演示的部分功能需付费后才能使用,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是否购买。
在了解时间去向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可以优化的地方,并借助一些任务管理工具,来帮我们更好地完成任务或达成目标。
① 滴答清单
https://dida365.com/home
滴答清单,是一款跨平台的任务管理工具,支持 Windows、macOS、iOS、Android 和 Web。
在 Windows 系统上,使用快捷键 Ctrl + Shift + A,可以调出添加任务的输入框,输入内容后敲击 Enter 键即可添加任务。
滴答清单按照清单来归档各种任务,在左侧栏的清单下方右击,选择「添加清单」即可创建清单。
以我在「今天」创建的两个任务为例,一个是余华的书,一个是滴答会员,已归档的任务会在下方显示所在的清单,而未归档的任务则会暂时存放在「收集箱」中。
对于有截至日期或需要添加提醒的任务,右击任务,可以设置任务的到期或提醒时间,此外还能根据任务的紧急程度,为其添加相应的优先级。
对于已完成的任务,你可以点击任务前面的复选框,会听到一声愉悦的提示音,任务就会自动归档到左下角的「已完成」列表中。
在移动端,滴答清单可以与其他 App 进行联动,从其他 App 中导入任务或添加提醒事项。
以豆瓣为例,你可以将豆瓣中想看的书添加到滴答清单中,设置看书的提醒事项,在指定的时间提醒自己看书。
点击豆瓣图书右上角的「...」,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更多」,找到「滴答清单」。
在打开的滴答清单面板中,设置提醒的时间,并可以将其归类到创建的清单中,这里我将其归类到「书单」中。
除了添加提醒事项,其他时候我把滴答清单用成了日记的感觉,平时有一些想法或想摘录的内容,都会往里面记上一笔。
由于我使用的设备系统是 Windows 和 iOS,跨平台是我非常在意的一个特性,在 iPhone 上添加的事项或记录,切换到 PC 上同样可以无缝衔接。
滴答清单的「日历」视图是会员才能使用的功能,如果你执着于日历视图但又不想付费,可以使用下面这款软件。
② 桌面日历
http://chs.desktopcal.com/chs/
桌面日历,是一款在电脑桌面添加和管理任务事项的软件,完全免费,最初只有 Windows 版本,后来推出了 iOS 和 Android 版本,比较适合非苹果全家桶的用户。
https://www.idesktopcal.com (二维码自动识别)
由于桌面日历会直接固定在电脑桌面上,不需要先打开应用再添加任务,双击窗口就能添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的效率。
任务编辑窗口下方的工具栏,提供了修改背景颜色、设置重复或提醒的选项,提醒的时间不可自定义,以 15 分钟为基本单位,只能从内置的选项中进行选择。
桌面日历内置的账户体系,可以实现在多设备间的数据同步,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同步分为手动同步和自动同步,自动同步需要开通会员。
不开通会员的情况下,电脑端手动同步之后,如果你想在移动端查看最近更新的事项,还需要点一下左上角的「手动同步」,云端的数据才会同步到手机上。
除了本文介绍的内容,你在时间记录或任务管理方面有过相关的实践或心得吗?可以是你目前正在使用的工具,也可以是践行某些个人习惯的心得。
如果有的话,欢迎在留言区与大家分享交流。
以上,就是本次想和你分享的内容。
“屏幕使用时间”是什么?iOS12新增了一个屏幕使用时间功能,主要作用是帮助用户管理和查看自己使用设备的频率,同时限制某些应用的使用时间,最终防止用户更多使用手机,防沉迷上瘾.近日,有部分网友表示,自己升级之后进入屏幕使用时间多次输入密码错误,那么,iOS12屏幕使用时间密码忘记了怎么办?iOS12屏幕使用时间密码是什么?iOS12屏幕使用时间在哪设置呢?下面脚本之家小编带来详情解答. iOS12屏幕使用时间密码是多少? 有的网友觉得委屈,自己进入屏幕使用时间立马就要求输入密码,其实这明显是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了设置.iOS12系统默认情况下是没有开启这个功能,除非自己手动开启这个功能,并设置了4位数字密码. 有的网友搞不懂状况,瞎操作导致自己设置了密码,而不知道下次进入的时候要求输入密码,最后问小编密码是多少,小编也是哭笑不得,这个密码是本人操作的,外人怎么可能知道了,所以这个时候好好想想是不是设置了什么密码. 那么就算您输入N多次,如果输入正确的密码,是无法关闭这个功能的,那么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我们只能重新刷机或降级来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没有其他办法找回这个密码哦. iOS12屏幕使用时间在哪? 打开「设置」即可看到「屏幕使用时间」标签了,苹果特地为它在「勿扰模式」的下方新增了一个入口标签. 屏幕时间助手可以清除时间记录.
什么是时间赋能,如何提升团队的协作效率?
体验环境
体验机型:iPhone6s plus
系统版本:IOS10.3.3
APP版本:10.0.1
体验时间:2018年6月1日
报告概述
本文结构框架如下:
产品介绍
时间助手是移动办公软件 云之家 里的一个轻应用,帮助用户管理时间的安排,通俗来讲就是日程管理。目前支持三种类型,分别是日程、会议和记事。发布会中提到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团队效率,赋能员工。在日常办公场景里,工作日程始终是办公场景的主线,贯穿整个所有的工作中,但是国内对于办公日程应用并不流行,这个原因是为什么?先不回答,请继续往下看。
功能结构
设计理念
深入体验了“时间助手”后,相比传统的GTD产品而言,协作的优势表现尤为突出,因为随着工作方式的转变,协作方式也一直在变化,工作日程不仅仅是给自己安排,协作的特性越来越重要,因为“有创造力的个体是由于组织需要实现它自己无法达成的目标而存在的”——陈春花
所以按着我的理解,整体的时间助手是基于GTD的理念上,赋予了协作组织的概念,形成了GOTD(Getting Organizationnal Things Done)。
产品体验
创建协作日程/会议
在工作场景中协作总是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传统的协作软件工具,通过邮箱、创建账号等第三方支持等方式打通协作,需要的成本非常高,所以大部份是个人在使用。而“时间助手”基于云之家“组织架构”组织优势,相比传统协作工具在创建协作过程中更加简单直接,仅需一步“选择协作人”即可快速构建起协作团队。
建议优化点:在选择横跨多个部门协作时,因为公司组织结构相对复杂,在选择协作成员的流程中流程比较复杂。希望能得到一些优化,比如可以记录我曾经选择的记录等,更方便选择协作人。
协作冲突
从目前了解到,此功能应该是作为一个亮点功能,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时间冲突”问题,我们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通过线下进行沟通协调。云之家“时间助手”在设定好时间区间后,选择协作人后根据每个成员的时间安排提示“时间冲突”
建议优化点:后续是否可以根据所选择的所有协作人智能帮我计算出一个最合适的“建议时间”帮助我更方便的完成预约,让协调更高效。
提醒功能
提醒分为消息提醒、订阅提醒、超强提醒三种类型。主要提醒通过订阅消息,以及首页的未读消息引导进行提醒用户。但是通过订阅消息推送非常容易被IM中的未读消息红点冲散;首页是提醒也相对较弱;为了有效提醒又要避免打扰用户,最后一道防线“超强提醒”。促使团队协作沟通必达,表现的淋漓尽致。
提醒功能结构
日程开始提醒一键提醒功能消息推送机制
提醒功能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新建协作日程或会议时:在收到日程的时候,订阅号会推送相应的预约消息,在首页时间助手卡片上会有红点提示,以及首页提示一条新消息,开始前提醒:任务开始前,系统会向所有协作成员推送消息提醒超强提醒:在一段时间内预约成员没有及时接受/阅读日程或任务逾期,发起人可以通过短信电话提醒保证工作安排必达。
状态变更:协作者在收到相应的提醒时,打开详情界面,可以选择接受/不接受、完成、提交总结等状态变更,以及有回复等场景下,并且把协作所有操作通知发起人,及时了解状态;
快捷转日程
消息识别
时间助手还基于沟通场景增加两种创建方式,在消息中可以方便的转日程安排,以及小云机器人主动识别进行转日程,这两个个场景的确达到了降低使用成本。并且也深入了我们日常沟通中经常有些事项需要后续处理,在这里使用日程记录提醒,非常方便。
小云机器人智能识别
小云机器人的主动识别日程,通过智能提醒的方式强化用户使用动机。就像我们以前用过QQ当聊天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等一类的字段时,就会自动弹出创建日程快捷按钮。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按钮创建,并将消息中你所@的成员自动添加至协作人/与会人中。
优化建议:在体验过程中小云智能识别的准确程度略差一些,或许是针对关键字的识别的字段内容不够丰富,有时候会无法识别。
工作汇报计划 转日程
有些公司每周一要求提交上周工作内容及本周的计划安排,我相信很多很多公司都有相关的制度。日程与工作汇报打通,可以将本周工作计划转为本周日程,可以将上周工作总结从“时间助手”中读取过来,减少了使用者重复工作。
优化建议:但是针对这个功能而言不是很完善,而且很隐藏,我是花了时间研究才发现的,工作计划创建日程会自动根据系统生成的序号创建生成我的日程去跟踪。
总结&建议
最终体验完整个“时间助手”的整体流程个人感觉总体体验感觉解决了协作的问题,用便捷的方式提高团队协作效率,节约时间成本。产品特点比较突显出协作的简便与结合小云机器人的智能识别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整体需求挖掘比较贴合实际场景。只是体验了部份功能,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如果日程或协作创建门槛的降低,我相信越来越多的国内用户会慢慢喜欢使用类似的软件,来记录自己工作时间。
但是相对于日程管理来说,功能还是相对简单,缺少周期重复,日程共享,多次提醒等功能,希望能在下一版本中看到这些日程管理的基础功能。在操作上创建、接受、完成等相关操作中使用成本略高。是否可以通过新的交互形式结合场景分析给出合理的快速操作方式,比如当有一条重要的日程任务需要我协作时,选用适当的时间和位置显示提醒并让用户尽可能的快速接受/拒绝任务。包括完成、提醒等提示和操作上尽可能做到所见即所用,增强用户体验。
GTD就是Getting Things Done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把事情做完”,是一个管理时间的方法。GTD的核心理念概括就是必须记录下来要做的事,然后整理安排并使自己一一去执行。GTD的五个核心原则是:收集、整理、组织、回顾、执行。(引用于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