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21年10月17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6.434人民币。
美元它的货币缩写为USD;货币代码为USD;标志符号是USA$。
美元是美利坚合众国、厄瓜多尔共和国、萨尔瓦多共和国、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巴拿马共和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基里巴斯共和国、马绍尔群岛共和国和帕劳共和国的法定货币。美元在全球经济贸易流通中占据了很大的地位,在兑换美元的时候也是有很多讲究的,一定要提前了解清楚,不然很有可能影响兑换使用。
1.兑换美元不是没有上限的,根据国家规定,中国人每人每年在正规渠道兑换的美元不能超过5万美元。
2.对于普通人来说,前往美国签证在六个月以内的兑换额度不能超过3000美元,签证时间在六个月及以上的额度增加至5000美元。
3.如果需要更多的钱,则允许每人携带不超过2万元人民币或者与5000美元同等价格的外币。
美元的兑换方式也有很多种,选择适合自己的也尤为重要。
1.现在最方便的就是网上办理,可以选择熟悉的银行APP进行网上办理。提前预约好时间后,可以携带本人银行卡和身份证前往柜台取走兑换好的美元。
2.银行柜台办理,这个是最常规的办理方式,但是要注意如果兑换额度过大,需要提前给银行打电话进行预约,不然银行柜面可能没有足够的美元。
这阵子正好学校放春假有幸来到纽约我的一个叔叔家居住,偶然的一个早晨我们聊到了美元的价值,然后就有了这一篇文章。
然而结论却是令人震惊的, 美元并没有与任何贵重金属相关联,它基于的是美国政府的公信力,就是相信美国政府,相信美元值这么多,它就值这么多。 对于一个非金融专业的工科生来说,我的内心是:喵喵喵?
在1971年,美国放弃了美元与黄金的挂钩,因为联邦黄金储备不足以支撑这个体系,于是尼克松就说了:我们钱的价值就是基于人们对我们政府的信任,你们爱要不要。而在当时,美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获利者,当时并没有多少国家可以影响如日中天的美国做这个放弃关联金属货币的决定(就是耍流氓的决定)
美元代表什么?
在美元刚出现的时候,美元是票据,比如说1770年的美元模板,在其背后写了在伦敦可以换取4先令6便士的黄金
而如今的美元不再是票据,而是美国联邦储备券(Federal Reserve Note),
以前的美元上写着Redeemable in gold on demand at the united state treasury, or in gold or lawful money at any federal reserve bank(可根据美国国库,或任何联邦储备银行的黄金或合法货币赎回黄金)
而如今的美元
This note is legal tender for all debts, public and private(本券是对所有公共和私人债务的法定货币)
换句话说,你再也不能拿着这个券去换回合法货币或者黄金,它只是基于美国法律的法定货币,Fine, base on the God we trust :)
这是美国财政部的说明:
Federal Reserve notes are not redeemable in gold, silver or any other commodity, and receive no backing by anything This has been the case since 1933. The notes have no value for themselves, but for what they will buy. In another sense, because they are legal tender, Federal Reserve notes are "backed" by all the goods and services in the economy.(网址Legal Tender Status)
翻译过来就是:美联储券不可兑换黄金,白银或任何其他商品,也不会得到任何支持。黄金的可赎回票据于1933年结束,1968年成为白银。美联储券对自己没有价值,但对于他们将购买的东西。从另一个意义上说,由于它们是法定货币,美联储券受到经济中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支持”
但就最后这句话,"美联储券受到经济中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支持'"? 说直白一点就是,美国财政部想让大家认为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DP)会坚定的在后面支持着这个美元券
而到了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
什么是GDP
GDP= 消费+ 投资+ 政府支出+ 出口- 进口(意思就是老百姓花费的总数+存到银行的钱+政府的花费+出口到国外总值-从国外进口货物总值)
而现如今的美国:
高失业率以及工资的削减导致了老百姓没钱,在租房还款等债务中挣扎
而在投资方面,因为次贷危机,美国房地厂泡沫的破灭,银行的贷款已经接近枯竭了
而总出口额(出口-进口)?
已经持续低迷了很长一段时间了
而唯一作为美国GDP中流砥柱的便是政府支出这一块,比如作为世界警察不断地在军事上面大把大把的砸钱。看看近年的美国国债你就会发现,从1776年建国开始,直到到2008年奥巴马上台时,美国累计国债为10万亿,而奥巴马上台8年,美国国债从10万亿涨到了19万亿,8年间增加了9万亿,基本等于建国以来232年的国债的总和,八年时间政府花了如此之多的钱。
美国一直在玩着拆东墙补西墙,不断的欠下新国债以偿还旧国债以及支付利息。并且同时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的印出新钱。目前只因为军事实力和世界警察的作用使得政府公信力高,才未被当作庞氏骗局。但是,当美债增长到新债无人购买,旧债利息又支付不起的时候,整个系统便会崩盘,只是时间问题(到时可能美国会赖掉所有国债吧,反正也没人打得过美国LOL)
回归正题, 当你拿出现在的美金,你会看到顶上写着Federal Reserve Note
而Note,在美国字典里金融方面的定义是:A note, often called a promissory note, is a written promise to pay a specific amount of money at a future date. In other words, a note is a loan contract between the maker and the payee. Some notes are also payable on demand of the maker.(通常称为期票的票据,是在未来日期支付特定金额的书面承诺。 换句话说,票据是制造商和收款人之间的贷款合同。 一些票据也可以根据制造商的要求支付。)
作为交换媒介,美元是有价值的,而这个价值是你付出的劳动所换取的价值,而不是美元这张纸本身,打个比方就是,你造了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有价值的,但是政府来买你东西时,给你的却是一张欠条,我承诺我未来会付你钱,这是收据,拿好,慢走,不送。
所以在我看来,美元体系就是一个巨大的陷阱,当你的财产你的资金注入了之后,为了像泡沫一样瞬间消失,你就只能不断地维持这个体系的运营,被迫的绑上了美元的战车想下都下不来了。
这也就是为何如今人民币想从美元的战车上下来,只能不断地购入黄金,让部分人民币和黄金挂钩,不至于在未来美国赖账时亏得太惨
毕竟美元,不过是一纸欠条
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俗称美金,是美国的货币,货币符号为USD.目前流通的美元纸币是自1929年以来发行的各版钞票,主要是联邦储备券.其纸币面额有1,2,5,10,20,50和100元,铸币面额有1,5,10,25,50分和1元. 美国的钱
·概 要 ·
2月以来,海外再度出现较大波动,美元指数大幅走强,10年期美债利率一度破4.0%,美股和贵金属均出现回调。那么,美元为何大幅上行?海外波动下,哪些资产影响较大?后续走势的关键是什么?本篇专题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析。
1 美元上行:预期修正
2月以来,美元指数和10年期美债利率大幅上行。截至3月7日,短短1个月左右,美元指数从101附近的低点重新站上105,涨幅超过3.0%;而美债利率也再度突破4.0%,为去年11月以来首次,较一个月前上行了近60BP。受此影响,海外股市、港股以及贵金属等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调整。
缘何波动?主要与市场预期修正有关。自去年10月美国通胀超预期回落后,市场对于美国通胀继续回落开始乐观;加之,去年年底非农就业在持续放缓、房地产销售在持续萎缩以及实际消费也在不断放缓,市场预期美国经济可能很快陷入衰退,通胀将加速回落,从而导致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快速转向。
尽管美联储多位官员反复强调,当前通胀压力仍大,宣布胜利为时尚早,限制性利率水平将在5%以上,但市场并未在意,反而不断加强对美联储快速转向的交易。据CME观察显示,在2月1日,市场预期3月将是美联储的最后一次加息,终点利率在4.9%附近,4季度会出现降息。在此影响下,美元持续走弱,美债利率一度跌至3.3%附近。
美国1月经济与通胀数据促使市场预期落空。自2月以来,美国陆续公布的经济数据均显示美国当前经济韧性仍在,例如,1月新增非农就业超50万人,为22年7月以来新高;1月实际消费增速环比大幅转正,为21年3月以来新高;1月ISM服务业PMI指数大幅反弹至55.2等等。而陆续公布的通胀数据均显示美国当前通胀压力仍大,例如,1月美国CPI同比和核心CPI同比仅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1月美国PCE同比和核心PCE同比甚至小幅回升了0.1个百分点。
强韧的经济数据以及高企的通胀压力,导致市场乐观预期落空,市场开始大幅修正之前对于美联储可能很快转向的预期。根据CME观察显示,截至3月7日,市场预期美联储将在3月、5月以及6月各加息1次,尤其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鹰派发言下,市场预期3月加息50BP的概率上升到7成以上。终点利率也上提至5.6%附近,较2月初上提了约80个BP。市场预期的大幅修正,引发了美元与美债利率的波动,由此导致了各类资产的变动。
2 海外波动:谁最受伤?
从汇率角度来看,主要经济体货币均明显贬值。截至3月7日,2月以来,美元指数整体上涨了3.5%,主要经济体货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贬值(除墨西哥比索外)。其中,俄罗斯卢布贬值幅度最大,接近8%,这一方面与美元升值有关;另一方面与俄罗斯能源出口大幅放缓有关。其次,韩元、泰铢以及澳元等贬值幅度均超过6%。不过人民币贬值幅度相对较小,这很大程度上或与我国经济处于持续复苏阶段有关。
从大宗商品角度来看,贵金属价格有所调整。以黄金和白银为代表的贵金属价格自去年10月见底回升,截至2月1日,黄金价格涨幅在15%以上,一度接近2000美元/盎司;而白银涨幅更大,超过25%。随着2月以来美元流动性的再度收紧,美债实际利率的回升,贵金属价格有所回调。截至3月7日,2月以来黄金价格下跌约5%,白银跌幅接近15%。因为从理论角度来说,美债实际利率可以作为衡量黄金持有成本的重要指标,美债实际利率的上行,意味着黄金面临下行压力。
而受俄罗斯减产计划、我国经济持续复苏以及俄乌地缘扰动等因素影响,原油价格反而在波动中有所上行。
从股市来看,美股继续调整,港股亦然。受美元流动性收紧影响,美股再度出现回调,尤其是对流动性较为敏感的板块调整更多。例如,2月以来,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回调了3个多百分点,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回调超过5个百分点。港股互联网板块受到的冲击更大,恒生指数回调超过8个百分点,恒生科技指数则回调超过15个百分点。这除受美元流动性收紧影响外,或也与去年10月底以来有一大波上涨有关。
此外,2月以来,沪深300指数回调了3个多百分点,尤其是上证指数基本持平,是除英国、法国以及印度之外,主要经济体中表现相对较好的。这很大程度上或与我国经济处于持续复苏阶段有关。
3 预期扰动关键:通胀
加息终点或更高。根据美联储去年4季度公布的点阵图显示,接近9成的成员认为要加息3次至5.0%,接近4成的成员认为要加息4次至5.25%,没有人预期2023年会降息。大部分美联储票委认为,2023年终点利率水平在5.1%-5.4%区间。
3月7日晚,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参议院听证会上指出,通胀在延续放缓,但回落到2%的过程需要很久,且过程可能是坎坷的。当前经济数据表现好于预期,如有必要,可能会加快加息步伐,终点利率水平可能会比美联储之前预期的要高。这一言论引起市场较大的波动,美元大幅上行,终点利率预期达到了5.6%以上。
通胀仍是扰动美联储决策和市场的核心。从就业市场来看,美国当前劳动力市场依然紧俏,3个月平均新增就业人数远好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认为合意的就业水平(10万/月),薪资增速也与鲍威尔的合意水平仍有距离。因而,影响美联储决策的关键点依然是通胀,也是扰动各类资产走势的关键。
未来通胀怎么看?考虑到当前全球供应链压力已经大幅缓解,我们预计,美国核心商品通胀或延续缓解的趋势;且在俄乌地缘风险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能源价格或也保持稳定。那么,影响通胀走势的关键点在于核心服务通胀。从租金通胀来看,考虑到房价增速对租金通胀的领先性,租金通胀或在2季度才会见顶。从住房以来的核心服务通胀来看,劳动力市场依然紧张,工资增长有所缓解,但压力仍大。
总的来说,我们预计通胀压力依然很大,如果通胀韧性超预期,不排除加息更高的可能性。并且,即使后续停止加息了,我们预计美联储也可能将高利率水平维持更久。这依然会对后续市场产生较大扰动。
4 “去通胀”代价如何?
从美联储治理通胀机制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是无法改善供给问题的,为了遏制通胀以及维护美联储长期的信誉,只能通过不断收紧货币来压制需求。如果,需求一直未“熄火”,或也意味着美国通胀难以回到美联储目标水平,美联储的任务将无法完成。
从历史回顾来看,自60年代以来,美联储共进行了11次紧缩措施,其中8次引发了经济衰退,尤其是2007年-2009年期间、1981年-1982年期间以及1973年-1975年期间三个时间段衰退的时间最长(均在16个月及以上)、程度也最深(季度实际经济增速最大跌幅均超过2%,08金融危机期间近-4%)。其中,仅3次实现了“软着陆”,分别为1965年-1966年期间、1983年-1984年期间以及1993年-1995年期间。
从牺牲率来看,主要经济体“去通胀”都是痛苦的。根据Stephen G Cecchetti 、 Michael Feroli以及Peter Hooper等人在2023年美国货币政策论坛中的报告显示,从50年代开始,美国、加拿大、德国以及英国在“去通胀”过程中都经历了较大的痛苦。例如,美国“去通胀”的平均牺牲率为0.7,即整体通胀每下行1个百分点,失业率平均上行0.7个百分点;而核心通胀成本更高,每下行1个百分点,失业率平均上行1.6个百分点。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